摘录

本摘录由 Apple Books 导出

笔记摘自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2019 年 8 月 12 日 序

恐怖主义既是全球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种内部心理机制。恐怖主义要发挥效用,靠的是按下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按钮,劫持数百万人的想象力。同样,自由民主的危机不仅存在于国会和投票站,同时也存在于神经元和突触之中。个人即政治,已经是老掉牙的说法。但在这个科学家、企业和政府都想侵入人类大脑的时代,这套老生常谈却远比以往更邪恶。

2019 年 8 月 12 日 序

个人生活可能影响全球,意味着揭露我们自己的宗教和政治偏见、种族和性别特权,以及对制度压迫无意的共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然而,这些目标真的能实现吗?如果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远远超出我们的眼界、完全不受人类控制、所有的神祇和意识形态都遭到质疑,我们又怎么可能找到稳固的道德根基?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球大部分地区的掌权者残暴无情,而且就算在最自由的国家,仍有许多公民忍受着压迫、暴力和贫困。但至少我们已经知道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让人民有更多的自由。我们必须保护人权,让每个人都有投票权,建立自由市场,并尽可能让个人、思想与商品在世界各地轻松流动。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但自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人民对自由主义这套故事越来越感到理想幻灭。壁垒与防火墙再次大行其道,反移民、反贸易协议的力度也日益加大。表面上看来是民主体制的政府,却在暗中破坏司法体系独立、限制新闻自由,并把所有反对政府的举措视为叛国。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人类发明工具的时候很聪明,但使用工具的时候就没那么聪明了。单纯兴建大坝拦截河流并不难,但是要预测这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实在不容易。同样,只是改变我们意念流动的方向,比预测这对个人心理或社会系统有何影响轻松得多。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特朗普警告美国选民,墨西哥人和中国人会抢走他们的工作,应该在墨西哥边境筑起一道墙。4 但他从来没有警告过选民,算法会抢走他们的工作,应该在硅谷所在的加州边界筑起防火墙。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自由主义的故事,是一套关于普通人的故事。如果未来成了生化人、网络算法的世界,自由主义的故事要怎样才能继续有意义地讲下去?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也许在 21 世纪,平民主义者(populist,或“民粹主义者”)反抗的将不再是经济精英剥削人民,而是经济精英不再需要人民。6 而且平民主义者很可能会败下阵来,因为反抗“无足轻重”比反抗“剥削”困难许多。
最可怕的是没有价值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西方自由主义者还是很少将他们所谓的共通价值应用到非西方人民的身上。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然而,历史并未终结,而且经过斐迪南时期、希特勒时期和切·格瓦拉时期之后,我们发现自己来到了特朗普时期。但这一次,自由主义的对手并不像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或共产主义一样有一套完整的意识形态,特朗普时期所散发的是浓浓的虚无主义。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民主的根基之一,在于亚伯拉罕·林肯提出的原则: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你无法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如果政府腐败,未能改善人民生活,最终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公民看清真相。然而,政府控制媒体之后,阻碍了公民看清真相,也就打破了林肯的逻辑。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只要制造出永无止境的危机,腐败的寡头政治就能享受永无止境的统治。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人民会用脚投票以增加政治自由。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特朗普呼吁美国应该采取孤立主义,承诺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听起来好像在说,20 世纪 80 年代甚至 50 年代的美国社会真是完美,美国应该在 21 世纪重现这种社会。至于英国脱欧分子,则是梦想让英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强权,他们仿佛还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也仿佛以为就算到了这个互联网和全球变暖的时代,“光荣孤立政策”还能继续实行。至于俄罗斯,普京的官方愿景可不是要建立腐败的寡头政治,而是要复兴沙皇时代的帝国。在十月革命(Bolshevik revolution)一个世纪后,普京率领着俄罗斯民族和东正教信仰推动的政府,承诺要重返古代沙皇的荣耀,影响力从波罗的海一路延伸到高加索地区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自由主义幻灭后形成思想空缺,暂时由地方的怀旧幻想来填补,缅怀着往日的荣光——这可以说是正在全球发生的事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然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而自由主义对此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第一步是缓和对末日预言的反应,从恐慌转为困惑。恐慌其实是一种傲慢,是自以为完全知道世界正在走向毁灭;困惑则是比较谦逊的态度,也就能看得比较清楚。如果你现在觉得想跑到大街上大喊“世界末日来了!”那么你要告诉自己:“不,不是这样。我其实只是不知道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已。”

2019 年 8 月 12 日 第 1 章 理想的幻灭:从旧故事到新故事

科技革命可能很快就会让数十亿人失业,并创造出一个人数众多的新无用阶级,带来现有意识形态无法应对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讨论科技和意识形态,可能听起来十分抽象,与我们距离遥远,但说到大规模失业这种再真实不过的前景,人人都无法再冷漠下去。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过去,机器主要是在原始的身体能力方面得以与人类竞争,而人类则在认知能力方面享有巨大优势。因此,随着农业和工业迈向自动化,就出现了新的服务业工作。这些新工作需要人类拥有独特的认知技能,包括学习、分析、沟通等,特别是必须理解人类的种种情绪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侵入人类,在以往认为专属于人类的技能上打败人类,更拥有独特的非人类能力,使得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差异不是程度高低的问题,而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人工智能特别重要的两种非人类能力是“连接性”和“可更新性”。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我们面临的不是几百万台计算机和机器人取代几百万个工人,而是所有作为个体的工人都会被一套集成的网络所取代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我们真正该保护的是人类,而不是工作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人文关怀产业(也就是照顾老幼病残)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人类的工作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除了养老产业,创意产业也是自动化特别难以突破的领域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容易受到大数据分析冲击的可能就是音乐。音乐的输入和输出都适合用精确的数学来描述,输入时是声波的数学模式,输出时则是神经风暴的电化学反应模式。在几十年内,算法只要经过几百万次的音乐体验,就可能学会如何预测某种输入如何产生某种输出。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这样说来,2050 年的就业市场的特点很可能在于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从警务到银行等各个领域,“人类+人工智能”的表现都能超越单纯的人类或单纯的计算机。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因此,虽然出现了许多新的人类工作,我们仍然可能看到新的“无用阶层”日益庞大。我们甚至可能两面不讨好:一方面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也有许多雇主找不到有技能的雇员。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只要抓住了算法的目光,抓住人类的目光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究竟是该为民众提供全民基本收入(资本主义的天堂)还是全民基本服务(共产主义的天堂)。两个选项各有优缺点。但无论你选择哪个天堂,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全民”与“基本”的定义。

2019 年 8 月 13 日 第 2 章 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

如果我们能够打开一张全民经济安全网,再结合强大的社群及有意义的目标,那么工作被算法抢走也可能是塞翁失马。话虽如此,如果被抢走的是对生命的控制权,情况就可怕得多了。虽然我们正面临着人类大规模失业的危险,但更该担心的其实是人类目前握有的权威被算法夺走。这样一来,可能会让人类对自由主义这套故事彻底失去信心,而开启一条通往数字独裁的道路。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遇到的各种机构、企业和政府都能了解甚至操纵过去我以为没有外人可进入的内心世界,我大概也就不会再以为自己有自由意志这种东西。 医学领域已经如此。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医疗决定,并不是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觉得健康,甚至也不是看医生做出什么判断,而是要看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身体的计算机得出怎样的运算结果。再过几十年,大数据算法就能通过持续的生物统计数据流,24 小时监测我们的健康状况。早在我们出现任何感觉之前,算法就能监测到流感病毒、癌细胞或阿尔茨海默病的蠢蠢欲动,接着就能针对每个人的体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和性格,量身推荐适合的治疗方案、饮食和养生之道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认为绝大多数英国民众(包括他自己)其实都缺乏必要的经济和政治科学背景,根本不该要求他们投下这张公投票。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民主的概念认为,人类的感受反映出一种神秘而意义深远的“自由意志”,而这就是权威的本源;虽然每个人的聪明程度高下有别,但自由程度一律平等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这种对“心”的依赖,可能就是自由民主的致命弱点。一旦有人研发出相关技术,能够攻入并操纵人心,民主政治便将成为一场情感丰沛的木偶戏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感受”的基础也不是直觉、灵感或自由,而是运算。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如果某个古代祖先的感受犯了某个错误,塑造这些感受的基因就不会再传给下一代。因此,感受并非与理性背道而驰,而是体现了进化上的理性。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我们现在正处于两次巨大革命的交汇中。一方面,生物学家正在揭开人体(特别是大脑和人类感受)的种种奥秘;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家也让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数据处理能力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医疗领域已经发生的事,很可能即将延伸到越来越多的领域。扮演关键角色的发明就是生物传感器。在人们将它们穿戴上或植入人体之后,生物传感器就能将各种生物程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存储、分析的电子信息。只要有了足够的生物统计数据及运算能力,外部的数据处理系统就能进入你的身体,得知你所有的欲望、决定和意见。换言之,它们能够完全知道你是怎样的人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常有的事情是,我们听到很多人说某部影片真是神作,觉得不看不行,结果自己看到一半就睡到不省人事,但事后觉得可不能让人认为自己是个俗人,所以还是要向大家声称这部片子真是太好看了。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英文单词“television”(电视)的语源,分别来自希腊文的 tele(远),以及拉丁文的 visio(视界),原本是要让我们可以看到远方的事物,但很快就可能是让别人从远方看见我们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谁都可以列出算法面临的许许多多问题,并由此得出结论:人类永远不会信任算法。这有点儿像列出民主的所有弊端,然后得出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支持这种制度。丘吉尔曾有一句名言,说除了其他所有制度之外,民主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政治制度。不论是对是错,人类都可能对大数据算法得到相同的结论:虽然算法漏洞百出,但我们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一旦人工智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该选择哪个职业,甚至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对人性和生命的概念将不得不改变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认为重要的决策通常涉及道德因素,而算法不懂道德,所以我们永远不会把重要的决定交给算法去处理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然而,计算机算法并不是由自然选择塑造而成,而且既没情绪也无直觉。所以到了危急的瞬间,它们继续遵守伦理道德的能力就比人类高出许多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在 20 世纪后期,民主国家的表现通常优于专制国家,是因为民主国家更善于处理数据。民主制度采用分布式的信息处理,由许多人和机构来做出决定,而专制制度则是把所有信息和权力都集中在一处。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有了人工智能,就能集中处理大量的信息,甚至因为机器学习在分析越多信息之后效果越好,所以人工智能可能会让集中式系统比分布式系统效率更高。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随着算法变得如此了解我们,某些政权能够对公民进行绝对的控制,程度甚至超过纳粹德国,而且公民可能完全无力抵抗。这种政权不仅能明确掌握你的感受,甚至还能控制你的感受。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就算民主制度成功适应调整而生存下来,人民也可能遭受到新形态的压迫和歧视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如果被歧视的是某个群体(例如妇女或黑人),这些群体能够组织起来,抗议他们集体遭到歧视。然而,现在算法歧视的有可能就是你这个人,而你完全不知道原因。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果被歧视的是某个群体(例如妇女或黑人),这些群体能够组织起来,抗议他们集体遭到歧视。然而,现在算法歧视的有可能就是你这个人,而你完全不知道原因。有可能是你的 DNA、你的过去或者脸谱网账号上有些什么,引起了算法的注意。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但实际上,并没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会获得意识,因为智能和意识是天差地别的两种概念。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则是能够感受痛苦、喜悦、爱和愤怒等事物的能力。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提高智能的路其实有好几条,其中只有一条需要靠意识。就像飞机不用发展出羽毛,但飞行速度却比鸟更快,计算机也不用发展出哺乳动物所需要的感受,就能比哺乳动物更会解决问题。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3 章 自由:数据霸权与社会公平

未来的危险还不止数字独裁一项。自由主义秩序背后的价值观除了自由之外,也很重视平等。自由主义一直强调政治上的平等,也慢慢发现经济上的平等几乎同样重要。如果没有社会安全网的机制与一定的经济平等,自由就毫无意义。然而,正因为大数据算法可能会抹去自由,同时也就可能创造出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让所有的财富和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大多数人类的痛苦将不再是受到剥削,而是更糟的局面:再也无足轻重。

2019 年 8 月 18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全球都以为人类将迈向人人平等,而全球化和新技术则会让我们走得更快。但实际上,21 世纪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虽然全球化和互联网缩短了国家之间的距离,却可能扩大阶级之间的差距;人类似乎就要达成全球统一,但人类这个物种却可能分裂成不同的生物种姓。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现在看来,这项承诺大概不会有实现的一天。全球化确实让许多人受益,但有迹象显示,社会之间和社会内部的不平等日益加剧,少数人逐渐垄断了全球化的成果,而其他数十亿人则被弃之不顾。现在,最富有的 1%人群已经拥有全球一半的财富。更令人警醒的是,最富有的 100 人所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越了最贫穷的 40 亿人。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人工智能兴起可能会让大多数人类不再拥有经济价值和政治力量。同时,生物技术的进步则可能将经济上的不平等转化为生物上的不平等。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迄今为止,能用钱买到的顶多就是地位的象征,但很快就有可能买到生命本身。
生物技术,尤其是涉及到伦理的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往往都在明面上被所有人抵制,但是,也仅仅限于明面上罢了。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等到贫富之间出现真正的能力差异,要再拉近几乎不再可能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雪上加霜的是,等到民众不再具备经济与政治上的力量,国家对国民健康、教育和福利的投资意愿也可能降低。成了多余的人,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如果我们希望避免所有财富和权力都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关键在于规范数据的所有权。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我们不是他们的用户,而是商品。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而就长期来看,只要取得足够的数据和运算能力,数据巨头就能破解生命最深层的秘密,不仅能为我们做选择或操纵我们,甚至可能重新设计生物或无机的生命形式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就算你还没想清楚怎么用某批数据来赚钱,最好也先有了再说,因为这可能就是控制和塑造未来生活的关键。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4 章 平等:谁该拥有数据

如果我们想要阻止一小群精英分子垄断这种神一般的权力,如果我们想要避免人类分裂成不同的物种,关键的问题就是:该由谁拥有数据?关于我的 DNA、我的大脑和我的生命,这些数据到底是属于我、属于政府、属于企业,还是属于全体人类?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5 章 社群:人类身体的价值

在远古时代,人类绝不可以如此漫不经心。当时的采集者必须永远保持警觉、专心一意。走在森林里寻找蘑菇的时候,要注意地面是否有小小的凸起,还要注意草丛中是否发出了细微的声音,以免有蛇躲在那里。等到发现可食用的蘑菇,还要极其小心地试尝一下,以免吃到有毒的菌类。但到了现代的富裕社会,人类不再需要如此敏锐的感官意识。我们可以一边走在超市的走道里,一边发短信,一边在成百上千种食物中随意挑选。这些食物都经过了卫生部门的安全检验,于是我们能够安心食用。但不管我们挑了什么食物,最后都是坐在某个屏幕前一边狼吞虎咽,一边收着电子邮件或看着电视,全然不会注意食物究竟味道如何。
这是一个问题,用进废退,现代高度发达的技术使得人类从原始时期就不断进化的的感官呈现出退化趋势、

2019 年 8 月 21 日 第 5 章 社群:人类身体的价值

人类政治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需要新型的政治家,并能够以真正的全球视角来思考,因为现在的人类社会已经拥有共同的文明。这个文明绝不是什么和谐的社群,而是充满了内部分歧与冲突。然而,所有人类群体都面对着共同的机会和挑战,再也无法变回孤立的部落。

2019 年 8 月 22 日 第 6 章 文明:世界的大同

宗教激进派可能会带来根本性的挑战,但它挑战的“文明”是全球文明,而不仅仅针对西方文明。
2019 年 8 月 22 日 第 6 章 文明:世界的大同

人类统一的过程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建立连接,以及让不同的群体采用相同的实践方式。

2019 年 8 月 22 日 第 6 章 文明:世界的大同

战争也让人类对彼此更感兴趣。

2019 年 8 月 22 日 第 6 章 文明:世界的大同

因此,全球政治也就遵守着“安娜·卡列尼娜定律”:成功的国家都很相似,但失败的国家各有不同,就是少了主流政治那套方案的某个成分。

2019 年 8 月 22 日 第 6 章 文明:世界的大同

因此,等到观看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的时候,请记住,虽然这看似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但实际上是世界各国达成了极为了不起的协议。每当有代表团获得金牌、看着国旗升起而深感民族自豪的时候,别忘了我们更有理由为全人类有能力组织这样一场盛会而深感荣耀。

2019 年 8 月 22 日 第 6 章 文明:世界的大同

因为美元超越了政治和宗教分歧,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虽然美元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拿来吃,也不能拿来喝),但全世界对于美元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信心如此坚定,就算是宗教激进派、墨西哥毒枭和专制统治者也能志同道合。

2019 年 8 月 24 日 第 7 章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

因此,冷战期间,国际政治走向更为全球化的方向,民族主义被打入冷宫。冷战结束后,全球化似乎已经成为无法阻挡的浪潮

2019 年 8 月 24 日 第 7 章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

各地民众开始觉得全球资本主义冷酷无情,令人感到孤立无援,再加上担心未来国家健康、教育和福利制度无以为继,于是又投入民族主义的怀抱来寻求安慰和意义。

2019 年 8 月 24 日 第 7 章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

核战争、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这三个问题中的每一个都足以威胁人类文明的未来。如果它们交织在一起,更有可能因为互相促进、彼此结合,让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2019 年 8 月 24 日 第 7 章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

即便整个地球已经统一,如果只是希望能够歌颂自己国家的独特性、强调自己对本国依然有一份特殊的义务,这样的爱国主义也必定能被人接受。

2019 年 8 月 24 日 第 7 章 民族主义:无法解决全球性问题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之所以需要塑造“国家”这种身份认同,是因为人们面临的问题和机会远远超出地方部落能够处理的范围,唯有通过国家规模的合作才有望解决和把握。在 21 世纪,各个国家发现自己的情况如同过去的部落:“国家”这种架构不再足以应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种种挑战。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身份认同,才能处理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全球困境。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全球生态、全球经济、全球科学,只剩下政治还卡在国家层面。在层面上无法搭配,也就让政治系统无法有效地解决人类的重大问题。想要让政治有效地发挥作用,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让生态、经济和科学的进步“去全球化”,要么让政治“全球化”。既然生态和科学进步已经不可能“去全球化”,而且让经济“去全球化”的成本极高,政治全球化也就成了唯一有效的方法。

2019 年 8 月 24 日 第 8 章 宗教:神祇只是为国家服务

如果说现代经济就像一栋大楼,那么宗教对它唯一的改变大概就是重新刷漆,再在屋顶装一个大大的十字架、新月、大卫之星或“唵”的标志。

2019 年 9 月 4 日 第 9 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这个讨论的根本问题,在于个人和整体对于时间长短的感受不同。从人类整体的角度来看,40 年并不长。想要期望社会在几十年内完全吸收并接纳某些外来的群体,无异于缘木求鱼。历史上确实有一国文明将外国人同化、视之为平等公民的例子,例如,罗马帝国、伊斯兰哈里发、中国和美国,但这些转型都花了几个世纪,而不是短短几十年。

2019 年 9 月 4 日 第 9 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在所有这些讨论的背后,还潜藏着更根本的问题,涉及我们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当我们讨论移民问题的时候,究竟是假设所有文化在本质上都平等,还是认为某些文化可能比其他文化更优越?当德国人讨论接收 100 万个叙利亚难民的时候,如果认为德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优于叙利亚文化,是否有道理?
文化之间的互相尊重很容易,但是追求平等私以为是无稽之谈。
换个角度,种族主义还存在,那就不可能追求平权

2019 年 9 月 9 日 第 9 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两个例子看起来都有种族主义的嫌疑,其实都不是种族主义,而只是“文化主义”。人类现在还在英勇地对抗着传统的种族主义,却没发现战场已经转移。传统的种族主义正在消逝,现在满世界都是“文化主义者”。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9 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文化主义的许多主张都有三个常见的理论漏洞。第一,文化主义者常把地方优势与客观优势混为一谈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9 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第二,针对明确的时间、地点及衡量标准,就实际经验而言,文化主义的种种主张可能很合理,但如果让主张过于笼统,就没道理了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9 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第三,文化主义主张最大的问题在于,虽然这些主张都属于统计性质,但经常被拿来对个人做出预先判断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9 章 文化认同:开放与宽容

欧洲究竟能否找出中间路线,既能继续向陌生人敞开大门,又不会被价值观不同的人影响其稳定,目前还很难说。如果欧洲能够找到这样一条道路,同样的公式就能复制到全球使用。如果欧洲失败了,也就代表仅靠相信自由和宽容的自由主义价值观,还不足以解决世界上的文化冲突,也无法在面临核战争、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时让人类团结起来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10 章 恐怖主义:切忌反应过度

正如“恐怖主义”一词的字面含义所示,这种军事策略意图通过传播恐惧改变政治局势,而不是为了带来实质伤害。会运用这种策略的,几乎都是力量弱小、无法对对手造成重大伤害的人。当然,所有军事行动都会传播恐惧,但在传统战争中,恐惧只是实质伤害的副产品,通常与造成伤害的力量成正比。而在恐怖主义中,恐惧就是主角,恐怖分子的真正实力与其所激发的实际恐惧完全不成比例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10 章 恐怖主义:切忌反应过度

国家体制创造了一个没有政治暴力的巨大空间,结果就像装了回音板,即便再小的政治暴力声音,也会被回音板放大。一个国家里的政治暴力越少,公众受到恐怖主义行为的冲击就越大。恐怖分子在比利时杀几个人得到的关注,会比在尼日利亚或伊拉克杀害几百人得到的关注多。这也就形成一种矛盾:正因为现代国家防止政治暴力事件过于成功,反而特别容易受到恐怖主义的影响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11 章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到 21 世纪,为什么各大强权想要打一场成功的战争竟如此困难?原因之一在于经济本质的改变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11 章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在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的将领、经济学家和新闻工作者都认为,如果无法夺下朝鲜、中国东北和沿海地区,日本经济注定会陷入停滞。8 他们都错了,事实上,日本著名的经济奇迹是在日本输掉了所有对其他国家的侵略战争之后才开始的。
日本发动战争是因为经济发展停滞和军国主义崛起,从这一点看战争无法避免。而战后日本的经济繁荣是因为战争重塑了日本的经济社会,并且依靠另一场战争才完成了经济腾飞。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11 章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另一方面,一心认为战争不可能发生也过于天真。即便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绝对是一场灾难,也没有任何神祇或自然法则足以阻止人类的愚蠢行径。

2019 年 9 月 11 日 第 11 章 战争:永远不要低估人类的愚蠢

想治疗人类的愚蠢,办法之一可能就是加点儿谦逊。人一旦认为自己的国家、宗教和文化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就会认为自身利益比任何人甚至全人类还重要,于是让各个国家、宗教和文化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2019 年 9 月 13 日 第 12 章 谦逊:地球不是绕着你转

而在所有形式的谦逊当中,或许最重要的就是在神的面前谦逊。每次讲到神,人们往往都自称卑微,但转头就以神之名,对同胞颐指气使

2019 年 9 月 13 日 第 14 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世俗主义最重视的就是“真相”(truth)。这里的真相必须基于观察和证据,而非只单纯依靠信仰

2019 年 9 月 13 日 第 14 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当然,世俗主义的各种伦理准则既然没有某些绝对必须遵守的神旨诫命,实行上也就常常面临各种困境。如果某个行为会伤害某个人,但对另一个人有利,该怎么办?对富人多征税来帮助穷人,是否合乎道德?我们能不能发动一场血腥的战争,以消灭某个残暴的独裁者?我们是否该不限人数,让所有难民都进入我们的国家?世俗主义碰上的这些问题,并不会问“神的指示是什么”,而是仔细权衡其中各方的感受,检查各种观察结果和可能性,找出造成伤害最少的中间路线。
此言得之

2019 年 9 月 13 日 第 14 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重视真相、重视同情,带出了世俗主义所看重的第三点:平等(equality)

2019 年 9 月 13 日 第 14 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对于世俗主义的社会和制度来说,他们会十分乐意承认这些连接,也愿意拥抱虔诚的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但有一个前提条件:若世俗主义的规则与宗教教义发生冲突,宗教教义必须让步

2019 年 9 月 13 日 第 14 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曾经,种种人权运动对抗着宗教偏见和人类暴君,精彩的论点攻守有据;现在,它要对抗的是过度的消费主义和科技乌托邦,就显得无力招架。

2019 年 9 月 13 日 第 14 章 世俗主义:面对你的不完美

每一种宗教、意识形态和信条都会有自己的阴影,而无论你遵守的是哪一种信条,都该看到自己的阴影,避免自己天真地相信“我们不会这样”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5 章 无知: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群体思维和个人无知的问题,不仅影响普通选民和顾客,就连各国总统或企业负责人也难以幸免。这些人虽然可能有庞大的顾问团和情报机构,但不一定能让事情变得更好。统治世界的时候,要找出各种真相、真理难如登天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5 章 无知: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你需要试试那些看来可能无法前进的路,走走那些好像是此路不通的胡同,为怀疑和无趣保留空间,让各种想法的种子慢慢萌芽、绽放。如果你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就永远找不到真相。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5 章 无知: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少

因此,领导者面对的是双重限制:如果待在权力中心,对世界的看法就会极度扭曲;如果勇敢来到周围,又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情况只会日益恶化。在未来几十年间,世界将变得比现在更加复杂。无论你是国王还是小兵,任何人类个体都会越来越不了解塑造世界的各种科技装备、经济潮流和政治动力。正如苏格拉底在 2000 多年前就已经观察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目前整个社会系统架构的方式,让那些不喜欢费力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得以维持幸福的无知状态,而想要努力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则需要历经诸多艰难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我们可以用“意图道德”(morality of intentions)的概念来回避这个问题:重要的是我的意图,而不是我的实际行动及其结果。但在这个一切都紧密联系的世界中,最重要的道德义务其实就是人必须要“知道”各种事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对于那些不真诚求知的人来说,他们的意图是有缺陷的。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令人痛苦的事实是:对于仍停留在狩猎采集者时期的人脑来说,世界已经变得太复杂了。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当讨论全球性问题的时候,我经常犯的错就是只看到全球精英阶层的观点,而忽略了各种弱势群体的想法。全球精英掌控了话语权,因此我们不可能错过他们的观点。但相较之下,弱势群体通常会遭到禁声,我们也就很容易遗忘他们。并非我们真的有恶意,而只是由于纯粹的无知。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面对规模如此庞大的道德问题,人类为了理解和判断,有下列 4 种常用的方法。第一是缩小问题规模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第二是把重点集中在某个感人的故事,用它来代表整个冲突事件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第三种方法是编出各种阴谋论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6 章 正义:人类的道德困境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拒绝面对世界究竟有多复杂。而第四种,也是最后一种方法,则是创造出一套教条,全然相信某种号称全知的理论、机构或领导,接着便无条件地跟随。宗教和意识形态教条之所以在这个科学时代仍然深具吸引力,正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避风港,让我们得以避免面对令人沮丧的复杂现实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7 章 后真相时代:谎言万世永存

事实上,智人之所以能够征服地球,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创造并传播虚构故事的独特能力。人类是唯一能与众多陌生个体合作的哺乳动物,原因就在于只有人类能够创造虚构故事,并且把这些故事流传出去,让几百万人相信。只要每个人都相信同样的故事、遵守同样的法律,就能有效地彼此合作。

2019 年 9 月 17 日 第 17 章 后真相时代:谎言万世永存

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说,喜欢权力过于真相。我们把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拿来努力控制世界,而非努力理解世界;而且就算我们努力理解世界,通常也是为了事后更容易地控制世界

2019 年 9 月 19 日 第 17 章 后真相时代:谎言万世永存

第一条黄金法则:如果你想得到可靠的信息,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如果你总是免费得到信息,有可能你才是整个商业世界的产品

2019 年 9 月 19 日 第 17 章 后真相时代:谎言万世永存

第二条黄金法则:如果觉得某些问题似乎对你特别重要,就该真正努力阅读相关的科学文献

2019 年 9 月 19 日 第 18 章 未来不是科幻小说:无法逃离的母体

同样,我们现在对于“资本主义”这个现代神话的信仰,也是由好莱坞和流行产业的艺术创作在支撑。我们相信买更多东西就会更开心,是因为在电视上亲眼见过资本主义的天堂。

2019 年 9 月 19 日 第 18 章 未来不是科幻小说:无法逃离的母体

这些小说常常过度担心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可能开战,但事实上我们真正该担心的,是有一小群超人类精英凭借算法带来的力量,与大量底层的手无权力的智人之间发生冲突

2019 年 9 月 19 日 第 18 章 未来不是科幻小说:无法逃离的母体

任何讲人工智能的电影只要把人工智能设定为女性,把科学家设定为男性,这部电影真正讨论的就很可能是女权主义,而非对智能机器人的控制论(cybernetics)

2019 年 9 月 23 日 第 19 章 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 2050 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

2019 年 9 月 23 日 第 19 章 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想跟上 2050 年的世界,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2019 年 9 月 23 日 第 19 章 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想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态非常灵活、情感极度平衡。人类将不得不一再放弃某些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要学会与未知和平相处。但麻烦的是,教孩子拥抱未知、保持心态平衡,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要困难许多。人的韧性光靠读书听课是培养不出来的。现在的教师多半也是旧教育系统下的产物,通常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不够灵活。

2019 年 9 月 23 日 第 19 章 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但 21 世纪不一样。变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你永远无法知道,大人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我们真正的经历,有 99%都不会成为这些自我故事的一部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自我的理想故事常常是视觉的,而实际的体验却是肉体的

2019 年 9 月 24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生命循环是将宇宙大戏视为一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故事。对于辛巴和阿朱那来说,狮子吃羚羊、战士打仗,都是永远不变的事,会持续千秋万代。这种故事的力量就来自这种永恒的重复,仿佛说世界的自然规律就是如此,如果阿朱那逃避战斗,或者辛巴拒绝成为狮子王,就是在对抗自然法则。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如果只是要为自己打造一个行得通的身份认同,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我并不需要一个绝无盲点、毫无内部矛盾的完整故事,只要能符合两个条件就行。第一,我在这个故事里至少要扮演某种角色。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第二,一个好的故事所讨论的范畴不一定要无穷无尽,但至少要能够延伸到超出我自己的视界。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比如可以开始细细地描述,如果这头大象扇动它的大耳朵,就会引发飓风;如果这头大象生气地抖了抖身子,就会造成地震。只要障眼法足够好,听众就不会在意大象站在什么地方。同样,民族主义也有障眼法,用各种英勇的故事令我们着迷,用各种过去的灾难令我们涕泣,再用国家遭受到的种种不公不义令我们愤怒不已。到最后,我们如此相信这个国家的史诗故事,于是无论看到世界上发生什么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对我们的国家有什么影响,压根儿就没想到要话说从头,讨论一下究竟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这么有意义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讲故事的一项关键法则就是讨论范畴只要已经超过观众的视界,真正的最终范畴大小几乎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不管是为了某个只有千年历史的国家,或是为了某个号称有 10 亿岁的神,信众杀起人来的狂热有可能不相上下。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人生如同一部永无止境的史诗,虽然是一种很普遍也很吸引人的说法,但有两大问题。第一,不管人生的故事可以延续多长,也不见得更有意义,只是比较长而已。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这种理论的第二个问题在于缺乏证据支持。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这样一来,人生的意义就像是玩着已经拉开引信的手榴弹,传给别人,你就没事了。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既然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资料,要说他们所追求的人生意义是这个或那个,实在太容易了,而他们甚至连起身抗议的权利都没有。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事实上,你爱的只是一个人,而相较于其他每天在火车上或超市里擦肩而过的人,这个人的本质并无不同。但对你来说,这个人似乎就是无穷无尽的宇宙,而你也愿意在那无穷无尽的宇宙中失去自我。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然而,如果你不在爱河里,又该怎么办?如果你还是相信这套“爱”的故事,只是自己不在爱里,至少你已经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了:寻找真爱。而且你已经在无数的电影里看过爱,也在无数的著作中读过爱,你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遇到那个特别的人,在那双眼眸中你看到无限的光芒在闪烁,让你的人生突然充满意义,你所有曾有过的问题,都只要一再呼唤着一个名字,就能得到解答,一如《西区故事》里的托尼,或者看到朱丽叶正从阳台俯视自己的罗密欧。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如果你想问人生有何真正的意义,而对方是用一个故事来回答你,这个答案肯定是错的。故事细节如何并不会有所区别,任何故事,都一定是错的。原因在于,宇宙绝不是以故事的方式运作。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多数故事之所以仍能屹立不倒,靠的并不是稳固的地基,而是屋顶的重量。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如果个人身份认同和整个社会系统都是以某个故事为基础,就很难再去质疑这个故事。原因并不是这个故事证据齐全,而是因为一旦崩溃就会引发个人和社会的灾难。在历史上,屋顶有时比地基更重要。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如果想知道生命的终极真相,礼仪和仪式会是个巨大的障碍。但如果你想知道的是如何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就像孔子那样),真相往往只是一种负担,而礼仪和仪式反而是你最好的伙伴。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究竟为什么,印度政府要把资源拿来升起巨大的国旗,而不是在德里的贫民窟建造污水处理系统?原因就在于这面国旗可以让印度变得“真实”,而这是污水处理系统做不到的。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在所有的仪式中,献祭是最有力的一种,因为虽然世事百态,但痛苦这种感觉最为真实,无法忽视,不容怀疑。想让别人相信某个虚构的故事,就要引诱他们先为此做出牺牲。等到你因为某个故事而承受了痛苦,通常就足以让你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但实际上,一神论所引发的人类献祭,比起大多数多神论引发的规模远远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法西斯主义怎么判断艺术?法西斯主义怎么知道一部电影是好还是坏?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标准。电影符合国家利益,就是一部好电影,不符合国家利益,就是一部坏电影。法西斯主义怎么决定学校该教孩子什么?一样的标准:符合国家利益的,就该教。真相?那不重要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真实世界中的邪恶不见得是丑陋的,而有可能看起来非常美丽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这里有些事没有道理。如果那些遭法军空袭而死的殉教者都上了天堂,为什么要复仇呢?复的到底是什么仇?把人送上天堂吗?如果听说你的好兄弟买彩票中了 100 万美元,难道你会去自杀式攻击彩票投注站,说要复仇?那么,为什么法国空军让你的几个弟兄拿到去天堂的单程机票,你却要气呼呼的呢?而且,如果你真的让法国不再继续空袭叙利亚,能上天堂的穆斯林不就少了吗?这样岂不更糟?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是人类自己的手指,写下了《圣经》、《古兰经》和《吠陀经》,也是我们的心灵,让这些故事拥有了力量。当然,这些都是很美的故事;但所谓的美,是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不是宇宙给我意义,而是我为宇宙赋予意义。这正是我在宇宙里的任务,没有什么固定的命运或正道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人类自我探索的过程是从简单的事开始的,然后越来越难。一开始,我们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外在的世界,比如没办法控制什么时候下雨。接着,我们发现自己身体里的事也没办法控制,比如我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血压。再后来,我们发现就连大脑也无法控制,比如我并没告诉神经元什么时候要发出信号。到头来我们就该认清,我们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甚至无法控制对欲望的反应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想要了解自己,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承认“自我”也是个虚构的故事,会通过心智思维的复杂机制,不断制造、更新和重写。我脑中有个讲故事的人,会解释我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往何方,以及现在发生了什么事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因此,如果你真想了解自己,并不该相信你的社交账号,或者内心告诉你的那个故事,而是要观察身体和心智的实际流动。你会发现,种种想法、情绪和欲望的来去没有理由,也由不得你命令,就像是来自四面八方的风,吹乱了你的头发。你既不是风,也不是你体验到的那些想法、情绪和欲望,当然更不是你心中以事后之明整理消毒过的那些故事

2019 年 9 月 25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根据佛教的说法,宇宙有三个基本现实:一切事物都会不断改变(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没有永恒的本质(诸法无我),没有什么能永远令人满意(诸漏皆苦)

2019 年 9 月 26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所以,只要政客的话语开始掺杂一些神秘的语词,就该提高警惕。面对真实的痛苦,这些人可能会用某些空泛难解的表达来加以包装,作为申辩。其中有四个词要特别小心:牺牲、永恒、纯净、恢复。只要听到其中任何一个,心中就该警铃大作

2019 年 9 月 26 日 第 20 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所以,如果真想知道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
所有摘录来自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中信出版集团, 2018-08-19T16:00:00+00:00. Apple Books.
此材料受版权保护。

小记

前言

从 2019 年伊始,我就一直处在编写代码和学习课程的无限循环之中,以至于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我的思维虽然依旧活跃,但是它被圈定在了一个固定的界限之内–我总会习惯性地去用”程序员”的思维与视角去衡量一些事物;而当我每次想要悠闲地去享受一下午后的阳光时,总有一个声音在催促我赶紧回归快节奏的工作.

过于单一的视角必然造成思维的定势与狭隘,因为人生不是由单极所构成,也没有任何一个单极能够以一己之重量倾斜人生的天平.所以,在暑假,我重新阅读了<文化苦旅>.并且开始阅读<娜塔莎之舞>和本篇的主角–<今日简史>.

优秀的散文能够陶冶净化心灵,而优秀的社论则能够搅动这一潭思维的死水,使其重新具备包容和灵性.

正文

这本书,我希望着眼于此时此地,重点在于当下时事,以及人类社会近期的未来。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今天最大的挑战和选择是什么?我们该注意什么?我们该教给孩子们什么?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给我的感觉就是惊艳.虽然我也曾对未来的世界有过很多的遐想,但是尤瓦尔高屋建瓴,凭借他丰富的知识与敏锐的历史嗅觉,将我的那些片段式的畅想一一补全.
从人工智能再到生物革命,尤其是最后关于社会阶层的讨论,从人类的历史来推演人类的未来,读起来当真是令人酣畅淋漓.
也是因为受到他的影响,所以我的统计学作业也就以此为选题,尤瓦尔仅仅从理论上证明了这个问题存在的必然性,所以我想通过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来证明这个问题存在的合理性.

我也认为阶层的划分存在必然性,但是我觉得尤瓦尔过于悲观了.
人类最终不会像他所想的那样分裂为超人和智人两个种族.
就目前而言,虽然生物研究的伦理枷锁在不断地试探中逐渐分崩,甚至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我们所不知道的灰色地带,关于人类本身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是这些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一部分人获得了利益,这必然牺牲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在上层社会找到一个能够让整个阶层信服的解决方案之前,没有人会莽撞地撕破这一层薄纱.
这个解决方案,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像二战时的日本一样,将宗教\民族主义\政治\愚民教育进行一个大杂烩.以宗教给人们生存的希望;以民族主义麻痹人们的神经;以愚民教育堕落人们的追求;以政治来进行
铁腕统治.

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可以找到理论支撑的.自汉以后,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教导人们要”忠君”;自唐以后,佛教大兴,本质上是因为佛教告诉人们,你这一世受的苦,会在下一世得到回报,于是这一世的苦难也就不显得那么苦难了,君不见,唐朝中后期糜烂至斯,又有几人能够再次高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后来,粮食作物的引进使得人民的温饱问题大大改善,理论上社会已经满足了维持稳定的条件,于是朝代更迭的方式从内部革命变成了民族斗争.
这就是历史演绎,现在,乃至于未来,无论发展多么迅速,多么不可思议,但是,只要仍然是以人为核心,那么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因为人,禀性难移.

以上不过是我的一家之言.
一旦他们找到了这样一套解决方案,那么世界的未来就真的不可知了.理论上,少部分的人会占据世界上的大部分资源,但是,那剩下来的大部人,同样有着破坏这些资源的能力.如果理智取胜,那么世界将会被一个类似于集权封建但是一定会被冠以一个更美好的名字的制度所统治;如果理智失败,那么可以预见的就是不断地战争,直到地球被完全破坏或者双方得出一个令大家都满意的答案为止的战争.
当然,以上也只不过是我的一家之猜想罢了.

书的后半部分更是令人拍案.面对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而尤瓦尔,很好的扮演了引路人这样一个角色.

我曾读<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说过,研究历史要有”大历史观”,并且他也直言,现在国内很多的历史学家都缺乏这种素质.读尤瓦尔的书,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他是拥有这个特质的.从东方到西方,从过去到未来,尤瓦尔的每一个论断都有着充足详实的理论依据,令人击节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重新认识

很多人向我阐述过他们的梦想,波澜壮阔,令人神往.
不过,我的梦想是什么?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仔细去考虑这个问题了,或者说我一直都在下意识地回避这个问题.我一直跟别人说自己没有什么梦想,但是,在今天,在这片灰色的天空下,我这些年来第一次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成为一个杰出的程序员?收获一段完美的爱情?赚很多的钱?我否决了一个又一个答案,最后忽然发现,我的梦想不在未来,而在过去,在现在;它很复杂,同时又非常的单一.
就像是很多人的支撑构成了我现在的生命,很多人的梦想构成了我的梦想.如同一块海绵,可以吸纳很多的水分,但是,海绵本身是没有水这一概念的.
仔细想想这好像是一件很怪异的事情.不过很快我又被另一件”怪异”的事情摄住了心神.
我此刻是在 5 楼的东面,从这个地方远眺,我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丘陵,深绿色的植被覆盖在大地上,好一副鸟语花香,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的场面;但是,谁又能想到,就在这个教学楼的令一侧,从西面远眺,你所看见的,净是熙熙攘攘,为利竞逐的俗客,净是以铅灰色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现代社会呢?
这强烈的冲突对比,我似有所悟.
有人周游列国,闻韶于齐,菜色陈蔡,终其一生而不得志;有人开国谋圣,却激流勇退,深藏功名;有人隐于竹林,穷途而哭,恣肆快意…
人生百年,韶华白首,不过转瞬,其中变数几何,又何必穷于一念.
念及至此,心下怅然,若有所得,若有所失.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李白<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