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本篇主要是对已经过去的 2021 年的一些简单的思考与觉悟.

不过这些思考的内容大多是在年末所有感而发的. 以 2021 为标题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了(笑.

以学习和兴趣为目的的项目所存在的意义, 以及对待这种项目应有的态度

在 2021 年, 维护或者开坑了几个小项目, 这是纯粹爱好驱动的项目, 有游戏相关的脚本, 也有生活相关的一些小工具. 这些项目或多或少地, 占据了我 2021 年不少的空闲时间, 虽然说这些项目让我有所收获, 比如说云函数, 比如说 Python 一些更优雅的实践. 但是经常性的, 也会陷入一些比较矛盾的境地, 这些项目所创造出的价值 – 并不止是单纯的经济利益, 还有更具综合性考量的价值, 包括完成一个新技术所带来的的心理上的满足感 \ 为社会(其他人)所带来的贡献 \ …… – 这些价值是否与付出相匹配? 如果将这些时间用来看几篇文章, 是否在宏观上更具意义?

这个问题直到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答, 不过也并非一无所获. 纯粹的爱好驱动的项目, 起于爱好, 终于爱好, 在过去的一年中, 类似的项目维护过大概 3 个, 它们都是与游戏相关的脚本,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 这些项目的起始点都是源自于对游戏的热爱, 而 触发契机 则是新学到的某一项技术. 项目的终点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触发事件, 大抵都是后来因为某些事情搁置, 再后来就懒得再去维护了.

这些项目有价值吗? 当然是有的, 通过实际的编码设计, 能够更好地理解作为触发契机的技术, 但是性价比来看, 这无疑是收益非常低的途径, 这个技术大可以通过看书 \ 看视频的方式来学习, 而启动并迭代一个项目, 通常会花费数倍于前者的时间, 并且实际的思考深度和理解广度并不一定优于前者. 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花费这个精力来干这件事情呢? 我得到的一个结论是 自我满足, 为实践技术而喜悦, 为分享技术而开心, 甚至于, 最后能够为这项技术本身做出微薄的贡献, 这种自我的满足感会成为继续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动力来源.

但是这种满足感是一柄双刃剑, 因为这份快感从实际上来说并不具备价值 – 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 却无法产出与时间相对应的收益 – 这柄双刃剑的弊端在于, 过度地沉湎于这种虚无的快感, 会更深地形成一种虚妄的自我感动, 错误地感觉这个项目会有多么”伟大”, 能够 便利 \ 造福 多少使用者, 但是事实是, 项目的社会价值应当由大众来判断, 而非开发者.

这种满足感应该是 过程, 也就是作为”学习”这个行为的催化剂, 而非是 结果.

更优化的学习方式和碎片化的生活

这一年里, 我逐渐习惯了以英文搜索, 也会去阅读一些英文的博客 \ 文章. 前者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帮助我更快地去定位问题, 解决问题; 而后者, 差不多持续了小半年, 进步是显著的, 不过依然还是看得很吃力.

列一下过去一年中的书单吧.

  1. <知识图谱: 方法 \ 实践 与应用>
  2. <知识图谱: 概念与技术>
  3. <20 世纪简史>
  4. <修改软件的艺术>
  5. <希望之线>

这一年里并没有完整地读完多少书, 两本知识图谱是面向毕业设计读书, 其中其实很多精要的地方都没有去深究, 而是只取自己所需, 浅尝辄止.

<软件修改的艺术> 和 <20 世纪简史> 则是我对软件工程和人文社科的探究求索, 如 2020 年总结中所说的那样, 再忙都不能丢掉人文社科类, 要增加它在书单中的比重, 很遗憾的, 比重虽然上去了, 但完全是因为整体的阅读量下降而已…

<希望之线>则是每年至少一本的东野圭吾小说, 算是在几本比较费脑子的书单中的一个调剂吧, 虽然”用推理悬疑类来调剂”这种说法比较奇妙, 但是幸亏东野大多时候并不是硬核的本格推理小说家吧.

从阅读的书单不难发现, 这一年是忙碌而浮躁的一年, 上半年忙着毕业设计和找工作, 下半年则是作为一个新晋社畜疲于奔命, 在社交和工作上都是比较累的一年, 所造成的连锁恶果就是, 产生了很多的碎片化的时间, “这些时间如何被利用起来”, 这是我在年关将至的时候所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为从各个软件的使用年报来看, 大多被用在了 “起点” \ “bilibili” 之类的的网站上, 聚沙成塔, 最终形成了非常可观(怕)的一个数字.

碎片化的时间如何用来学习? 我试过用来看书, 用来做一些实践开发, 用来看一些教学资料, 但是效果其实都不好, 究其原因, 我本身做一件事情进入状态比较慢, 用术语来说, 叫做”上下文切换的开销大”, 往往可能需要七八分钟才能进入状态, 但是很快又会被另一件事情打断, 这是十分难受的. 不久前看文章的时候有”村上春树工作法”, 在 day1 留一部分工作给 day2, 让 day2 能够快速继承并恢复 day1 的工作状态. 这对上下文开销大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思路, 但是对”碎片化时间”还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

回到问题的起因, 碎片化时间是如何产生的? 社交和工作, 在大学阶段, 曾是尝试过一段时间的”番茄钟”, 也就是设置一段时间专门用来工作, 期间屏蔽一切的消息干扰, 这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在进入社会之后, 这种做法偶尔会让我有所惶惑, 社交上的消息可以滞后处理, 但是工作上的消息是否应该屏蔽? 于是问题又演变为了工作态度的问题, 对工作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 这二者并非完全冲突, 毕竟对工作负责是升职加薪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这本质上是一个权衡, 留给生活的时间, 给予工作和学习不同的权重, 计算之后得到的期望值, 哪个更高, 就选哪个, 这当然是很理想很朴素的一个计算方式, 对于刚进入工作环境的我来说, 大抵是后者收益更高吧.

小小目标

对于 2022 年, 先定几个小小的目标吧.

  1. Apple Watch 的闭环率达到 90%, 健健康康.
  2. 阅读至少三本技术类, 至少三本社科类, 两本杂类, 每个月阅读量应该一本(综合).
  3. 完成一次旅行(根据实际疫情而定).
  4. 加薪 50% 以上.

后记

感觉在实际工作之后, 整个人的思想都变得现实 \ 功利了很多, 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毕竟追逐理想大多情况下是 “消费行为” , 而理性考虑与现实行动才是 “生产行为” , 我为这种变化感到遗憾, 却并不因此而感到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