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
没有想到这会是我在芜湖的最后一天.
因为台风过境,大部分的动车班次都被停运.
我还没有知道比赛的结果如何,我还没有去参观芜湖的人文景致,却就要回去了.
正巧读到余秋雨所写的王朝更迭与自然变化的那一段,感触愈深.
游记
18 级的台风是何等的伟力?这之前无人知道,只不过,仅仅是它的先锋,就已经扼住了这个古老的城市的咽喉,处处都是萧索,处处都是愁容.
我是极不愿意出门的,但是无奈已经答应了给他们带一些纪念品,便只得拎着雨伞出门了.
涛哥听说我要买纪念品,显得十分热心,当即就开始查一些芜湖的资料了,倒也省去了我不少的功夫.
风雨里的芜湖别有一番滋味,我只能苦中作乐地这样去说.
芜湖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这一点当我第一次从 27 楼眺望时就已经发现了.
一条长江,分开了两个世界.
新城区的高楼大厦与旧城区的破败棚户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中山桥从物理的层面将两边关联,但是很显然,它无法从精神层面让这两者达成统一,无论是从当事人的角度,还是从旁观者的角度.
新百以南,新百以北,城中村.
新百以东,新百以西,沿中山桥画一条线,这是这个城市真正的中心,汇集了这个城市大部分的财富.
对比,就是这么鲜明.
我没有买到特产,却也得到了特产.这是我在其他的城市所没有过的体悟,这是这个城市为数不多的让我感到特殊的地方.
这个城市被称为美食之城,被称为半山半水,但是很可惜,它在南京的旁边,它在合肥的旁边,这样的映衬下,它所谓的特色显得那么地单薄,那么地无力.若它有灵,想必也会像千年之前在此地点将的那位一样,发出”既生瑜,何生亮”之叹吧.
没错,它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
一座城市不能没有特色,虚无点说,这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现实点说,这是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就像听到如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长寿;提到南通,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近代第一城.
查找它的城市名人,却是”赵薇”"成龙之父”"大司马”之流,着实可怜而又可悲,并不是说这些人有什么不好,只是,戏子自己尚且无法恒久,又如何让城市恒久?戏子自身尚且不够高格,又如何让城市高格?如果想将城市的文化内涵底蕴寄托于这些人,呵呵.
其实不仅仅是这座城市,近代化以来,中国的城市同质化十分严重,南京的古城墙,如皋的古城区,城市化的滚滚车轮下,没有谁能够幸免,等到大家醒悟过来,站在废墟前忏悔,将废墟重建,只是,形似,而神,十不存一.
这个城市充满了矛盾,我见识浅薄,无法对于这个现象给出什么根本的解决办法,但它毕竟是我所走过的城市,就只能去祝愿它迎来一位真正能够将它风采挖掘出的领导者吧.
后记
- 真正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总不能带着这篇文章去跟他们说”这是我带回来的纪念品,你们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