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粗糙的作品,莫名其妙的就通过了省赛,然后莫名其妙地就到了国赛。。。算了,就好好享受一下吧,至少是要不 gong 虚 fei 此 chi 行 he,哈哈。

第一日

第一天的下午大概 3.30 到达芜湖,然后就是报道开会等一系列繁琐的事务。

在路上

高铁一路走来,从南京经马鞍山再至芜湖,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环南京都市圈的变化。

这一路上,有山,有水。有炊烟袅袅,也有高楼林立。有一眼看去就让人感到闷热的城市的灰,也有独属于盛夏田园的沁人心脾的郁郁的绿。

也许是我习惯性地关注云要多一点。这一路上,最妙的景色莫过于云。

云幕低垂,一副将雨不雨的模样。

云朵的中央是铅灰色的,浓重的接近黑色的积雨云;内环,是淡银灰色的,接近普通云朵的模样;再往边缘,由于烈日的照射,产生了细微的丁达尔效应,给云朵镶上了一层淡彩的边,恍惚间竟然衬托出一种宝相庄严的感觉,而我们将要去的地方,有着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这倒是让我又生出一些妙想。

云之妙不止于此,刚刚所说的丁达尔效应,若是云朵太大,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没错,这些云,是一片一片的,无数的小云朵,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这是一片云幕,而非一朵云幕。无数的彩云,连结成一片天空,组成了神圣而又壮观的奇景。

可惜由于一些原因没能够记录下来,可惜。

安师大

安师大也算是历史悠久了(百年如中:╭(╯^╰)╮,比历史都是弟弟,没一个能打的)。

嵌进去一个住宅小区,比较羡慕啊。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舍友的吵吵闹闹,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习惯简朴艰苦的宿舍生活,多一个选择,挺好的。

IMG_2493.th.jpg

夜话

和导师谈了很多,详细不表。

第二日

第二天就是比赛,然后嘛,吃吃玩玩咯。

比赛开始

先说说比赛答辩吧。

因为一些原因,开始答辩的时候是非常忐忑的,毕竟也算是钻了规则的漏洞。不过评委都很通情达理,尤其是那位年轻的女评委,实在是感谢她的强势助攻。

正式的答辩。个人感觉发挥出其的好啊,或者说,评委的提问都很地道。最终给我的感觉就是,与其说是答辩,不如说是讨论更为贴切。自从接触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以来,很久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能够在技术方面一起讨论的酣畅淋漓的人了,评委给出的很多的修改意见,都是不错的,比省赛的外行人要得劲的多。

就像赛后在群里说的那样,舌战群儒的感觉,不过用舌战群儒过于不贴切了,诸葛是殴打小学生,而现在则是差不多水平的人的畅谈。

就是畅谈啊,最后时间到的时候,大家都是意犹未尽的感觉呢。

答辩技巧

略微总结一下答辩技巧吧。

  • 当然不能去怼评委,不过这是在 不涉及根本利益 的前提下的。
  • 注意话题的把控,掌握谈话的节奏。 这一点很重要,不能被评委牵着鼻子走,而是由你去引导评委,这是主要看一个人的器量,至少,你要能够在心底将自己和评委的地位等同,而不是感觉自己天然就矮一点。要记得将话题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引,要知道,什么样的话题能接,什么样的话题不能接,对于能接的话题,自然要畅所欲言,而对于不能接的话题,也不是就让他冷场,而是去尝试转移话题,这又是另一门技巧了。
  • 转移话题。 话题不对了,怎么转移?不能生硬的去强转,那样会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而是从评委的问题中提炼出第二层意思,这是一场文字游戏,很考验人的应变力。或者歪曲,或者断章,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话题的转移,把握谈话的节奏。
  • 舔。 这一点是一个深谙政治的朋友告诉我的,不过这次没有这么做。可以有一个人专门拿着小本子去记录评委的建议,写什么不重要,但是要有写的动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评委感觉到他的建议有被认真采纳了,任何人,哪怕身居高位,都会因为自己被别人重视、被别人尊敬,而高兴。
  • 暂时哈没有想到……

下午谈心

又和导师谈论了很多,不过这次更为深入吧。

知道了导师的宏伟构想,怎么说呢,毕竟是从这个学院出来的学生,可以看出他对学院还是倾注了很多的感情的,他大概是学院高层少数的真心想将这个学院办好(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政绩)的人,更敬佩了,哈哈。

知道了周金海老师的一些传奇故事,我从另一个方面,看到并体悟了 80 年代、90 年代、00 年代的历史的大潮,这是与我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不一样的,那个时代里的高级知识分子的故事。

知道了信息技术学院的一些故事,有时候真的对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敏锐直觉而感到害怕,也许是书读的多了自然就在这方面有着可怖的嗅觉,我希望自己的将来,只会将这份敏锐用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像故事中那样,去伤害他人。

……………………

后记

这两天经历了很多,听到了很多的道理,我不知道我真正明白了多少。

果然,我还是喜欢与人交流,与上一代的人交流,与上上一代的人交流,这是了解历史,了解人文的最好的、最方便的途径。